首页 >> 资讯 >>资讯 >> 探秘“桃花源” 观唐艺术区盛大开园
综合
更多
收藏拍卖
更多
收藏拍卖

在12月2日,佳士得香港2023秋季拍卖圆满结束,总成交额30亿港元,成交金额比率近90%;展现了市场的强劲需求和高度活跃度。此次拍卖诞生了1件亿元级别的拍品和54件超过千万港元的成交拍品,同时,30%拍品成交价超过了高估价;与2022年秋季相比,买家数量增长了近10%。

详细内容

探秘“桃花源” 观唐艺术区盛大开园

2018年8月11日,观唐艺术区举行盛大的开园发布会,邀请各方宾客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并宣布了9月15日艺术区首届观唐 “桃花源”艺术大季的开幕。

5C5DB9D41F222FED0C7D370F7AB23960.jpg

开幕式现场 摄影/乌蓝

25D76750-16B6-4AA5-A46D-D070E5FCA3B6.png

主持人曹涤非、观唐美术馆馆长于向溟、观唐艺术区创始人李保刚

观唐艺术区——“公园中的美术馆”。位于北京东五环平房桥东,京城槐园内,占地300亩,建筑面积四万平米。园区由美术馆、艺术酒店、生活美学馆等多种艺术业态组成。观唐艺术区以“东方美学、跨界灵动、极致匠心”为观唐理念,汲取并融合中西方优秀文化,打破传统边界,打造高品质的沉浸式艺术体验与艺术管家服务,以及孵化一站式艺术区模式。


新闻发布上,艺术区总裁李保刚向观众介绍了艺术区三个重要功能:中外艺术家及作品的聚集地,文化艺术基金投资的聚集地以及优秀文化项目孵化地。谈及园区的核心机构——观唐美术馆的运营,李保刚在发布会后的采访中表示,私立美术馆的生存,需要商业来支持,未来美术馆将借助私募基金、收藏基金或集团的其它业态来维持其发展,在综合的文化大盘里打造美术馆。他同时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工匠的精神,资本的助力”来总结园区的运营模式。观唐美术馆馆长于向溟则在现场分享了美术馆的定位,他表示未来“在未来,观唐美术馆不是传统意义上高冷的美术馆,我希望它是传达美学、文化、音乐、戏剧等多种形式的组合,没有边界,让更多元的艺术形态在这里汇聚、成型。让每一位到观唐美术馆的观众,每一位参与创作的艺术家,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想象。”

36005034-70D5-4691-9143-BA07B80617FE.png

发布会现场

主创对谈,桃源问道

 

观唐首次艺术季以“桃花源”为主题。“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它既是中国传统文人对理想的追求,也是中国当下语境里的乌托邦畅想。从事不同领域创作的艺术家,将以自己的方式展示对桃花源的理解和演绎。


如何理解桃花源?发布会现场邀请艺术季”桃花源“的主创人员进行一场关于“桃花源”的对谈。观唐艺术区创始人李保刚、观唐美术馆馆长于向溟、视觉艺术家叶锦添、知名雕塑家隋建国和蔡志松、“桃花源”新媒体策展人张锰、“桃花源”户外公共雕塑策展人卢征远和彦风从不同的视角,诠释“桃花源”对于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影响。

1F6260165D2A62F81417BE4B2AD67FF3.jpg

观唐“桃花源”主创对谈

李保刚认为,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人,对“桃花源”有不同的理解,因为每个成长阶段有不同的理想生活。然而,“现阶段理解的桃花源可以分为两块,一是自然,一是人文。自然是山川大地,人文是像《大同》里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能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当经过风霜雨露后,“桃花源”于他已不再是满足个人的愿景,而是更大视角下的社会发展,是充满东方色彩的“仁”。

美术馆馆长于向溟从文化分析的角度谈到“桃花源”。中国文人的情结是当政治或生活失意的时候,期望躲到像“桃花源”一样的仙境里。艺术家心中对桃花源则有完全不同的解析。可能不全是美好,也有悲伤和欣喜,它混合在一起,与现实形成一种叠映。这两者形成的“桃花源”,叠映为一个整体,是我们当下值得借鉴和反思的。

640.jpeg

观唐“桃花源”主创对谈

艺术家奔放的灵魂需要一个像桃花源一样的地方安放。就像在艺术家卢征远的理解中,“桃花源”不只是空间的概念,不只是精神世界,在真正的桃花源面前,这些都有点小。它应该是一个存放理想的维度,是现实的,或者说是世界的反面。这才是“桃花源”。

舞蹈无形亦有形,在青年舞蹈家李倩心目中“桃花源”是一个隐约、不确定美好的存在。拥有不具体、也很难用语言描述的“无”的特质。桃花源是精神上的一种状态,是无穷、不确定性,同时也正因为它的无穷和不确定性,才值得我们去探索和追寻。

 

“桃花源”到底是有形还是无形,是雕塑家隋建国致力探寻的。虽然追求现代文明,但内心还是向往带月荷锄归般的“桃花源”。他觉得“桃花源”应该成为艺术空间,可以让人走进去;变成立体的意象,悬在空中,仿佛进入“桃花源”场景当中。

640.jpeg

 雕塑艺术家 隋建国


作为新东方美学的推行者叶锦添,又将会是用什么样的艺术方式和舞台效果来诠释“桃花源”呢?这将是9月15日 “桃花源”艺术季最大的惊喜和秘密。他认为,一切终归要回到人本身的状态,人们所产生的历史过程、去找寻一个最美的东西,也包括最宝贵的经历。我们经历过那么多的历史,我们住在地球那么久,桃花源的意义应该超越美丑。

640-1.jpeg

视觉艺术家 叶锦添

640-2.jpeg

雕塑艺术家 蔡志松


声色幽眇,竹林寻梦

 

来到发布会现场的嘉宾们,需要穿过一个“仿佛若有光”漆黑的通道,进到发布会的下沉广场——这是由年轻的新媒体团队Finger制造的“桃花源”入口。在郁郁葱葱的竹林中,著名独立音乐人汪文伟的吉他与宋昭的大提琴即兴和鸣。这场以“竹林寻梦”为主题展开的即兴演奏,不但以音乐诠释桃花源的意象,音乐的演绎路径,也与观唐艺术区所倡导的突破、重塑、聚合的艺术理念不谋而合。

F51F8FF0-6336-446D-9D9E-BDDF1845C134.png

新媒体艺术通道 仿佛若有光


十米高LED屏幕的映衬,现场幽眇变幻的灯光,都使人沉浸在对桃花源的想象之中。循步而行,冷餐区遇“落英缤纷”、酒吧里品“芳草鲜美”。这些布景和演出,不经意间应和着《桃花源记》中的情景。不断通过置身其中,让嘉宾去思考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82289350-6405-4CF5-B993-34999CCE032C.png

著名独立音乐人 宋昭&汪文伟

今天的种种精彩虽是抛砖引玉,却可以管中窥豹。之后这场艺术的饕餮大餐更值得期待:由艺术家卢征远策划的公共艺术展,遍及园区坐落着20余位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配合灯光、自然环境之势,形成桃源镜像;美术馆内部由艺术家张锰策划的“桃花源”新媒体展,涵盖了中外重要新媒体艺术家40余件作品,呈现桃源意象;由著名视觉艺术家叶锦添创作的开幕作品——“桃花源”,延续其一以贯之的“东方美学”精神,现代舞与新媒体交相辉映,呈现一个无形的桃花源秘境。大秀之后,更有姜江策划的户外沉浸式演出:当鼓声穿透夜空,古曲新奏将人带入另一个时空,虚实之境里又问谁在此时此地……

是不是有些迫不及待,想要身临其境,体验各种艺术意象中的桃花源?9月15日开幕夜来亲身体验吧!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