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资讯 >> 恒易——几何机器人艺术科技展
综合
更多
收藏拍卖
更多
收藏拍卖

在12月2日,佳士得香港2023秋季拍卖圆满结束,总成交额30亿港元,成交金额比率近90%;展现了市场的强劲需求和高度活跃度。此次拍卖诞生了1件亿元级别的拍品和54件超过千万港元的成交拍品,同时,30%拍品成交价超过了高估价;与2022年秋季相比,买家数量增长了近10%。

详细内容

恒易——几何机器人艺术科技展

2019年3月17日,“恒易——几何机器人艺术科技展”在成当代艺术中心盛大开幕。展览展出了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姚燕安研究、开发的各类机器人成果,并尝试将之与艺术概念相结合,以实现艺术与科技的跨领域合作,探讨未来艺术与科技发展的可能性。

 4.海报.jpg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李志民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院长丁希仑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院长李建勇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秦璞教授等人出席开幕仪式并参观展览。

 

展览以“恒易”为主题,恒为“永恒”、易为“变化”。科学求变、艺术求美,展览旨在探讨科学、艺术和人类的永恒性话题,思考如何在日新月异、动态变化的科技之中寻求历久弥新、恒定不变的艺术之美,并借由此话题寻找未来社会人类生命体与机器人的和谐共处之道。

1.参展艺术家、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姚燕安教授致辞.jpg 

参展艺术家、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姚燕安教授致辞

展览现场,嘉宾与观众积极参与机器人作品互动,既感受到了科技的强大,也体会到了艺术的魅力。同时,展区里专门设定了几何机器人玩具体验区,人们能在其中体验形态各异的几何机器人玩具并了解其原理。

 

展览将持续到2019年3月26日。

2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李志民副会长致辞.jpg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李志民副会长致辞

展览前言

恒易——几何机器人艺术科技展

达芬奇说“机构学是最伟大的科学”,因为人体本身也可视为一部连杆机构。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同时也是造诣深厚的机械学者,将科学和艺术一并融入其生命之中;现代主义之父塞尚尝试“用圆柱、圆球、圆锥来表现自然”,将人类的视觉感官和经验导向抽象化和几何化,艺术随之走向以几何形体表现动态与时间的未来主义。在艺术的发展史上,少不了科技的影响,更少不了几何的形式。

3.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教授致辞.jpg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教授致辞

姚燕安教授在长期的科学研发过程中一面探讨机械运动的可能性,一面也在追求其作品中的形态美学。他的几何机器人艺术科技作品,呈现了他在不同层面上的科学与艺术探索:首先是几何形态之美,三角形、多面体等都是极其简约而有力的视觉形象,给人以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其次是机械运动之妙,滚动、步行、爬行以及各种巧妙的缩放变形,展现了不同运动形态的特点和长处,也展现了世界运行的基本方式;最后是哲学理论之思,这些几何动物、机械生命、机器人,不是因仿生学而设计,非自然界属性,但也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和过程,引发人们对生命体和生命本质的反思。对于这些拥有着独特的身体形态、强大的移动能力、高度的智能思维的机器人,我们该如何定义它?又该如何与之共存和相处?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些感受和疑问并不陌生。

4.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秦璞致辞.jpg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秦璞致辞

机器人的本源是机器,为了节省人类社会劳动力而存在。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器能够模拟和替代人类做越来越多的事情,渐逐成为“机器人”。当我们在它们身上发现越来越多的类人性时,我们也就在其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艺术性,或者说,艺术,从一开始就存在于人类生命之中,也存在于机器人的生命之中。

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院长丁希仑教授致辞.jp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院长丁希仑教授致辞

科技求变,尤其高新科技,技术提升日新月异;艺术求美,人类对于美的期望和追求亘古不变。当我们将人类、机器和艺术放在一起时,便不禁展开了对未来生活的想象。姚燕安希望通过永恒的艺术之美为动态发展的高科技机器人寻找一条出路,实现人类与机器人的融洽共处。欧几里得创立几何学,牛顿创立力学,而他将几何图形赋予运动和智能,使之成为几何机器人;几何学和力学是自然界永恒的定律,而因此获得生命力的几何机器人也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以“恒易”为主题,便是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讨论关于生命、艺术、科学的永恒性话题,在不断变幻的当下社会,怎样的形态和怎样的性质能够成为永恒?同时,通过艺术与科技的跨界合作,我们也希望能够探讨在当下以及未来,艺术和科学的定义和边界问题。

6.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院长李建勇教授致辞.jpg

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院长李建勇教授致辞

此次展览得以成行,要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感谢北京市科委的项目支持;感谢美国阿尔佛莱德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终身教授陈小文教授倾力启动和推动在艺术与科技领域的共同创作;感谢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樊丽娜老师的全力投入;感谢中央美术学院费俊教授的合作推动;感谢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教授与王晓琳副院长的热情支持。艺术与科技的发展,永远都是因为总有人在砥砺前行。

科技进步,艺术永恒,未来可期。

7.成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孙红娟致辞.jpg

成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孙红娟致辞

开幕式嘉宾合影.jpg

开幕式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2).jpg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3).jpg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4).jpg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6).jpg

展览现场 

变形轮越障小车.jpg

变形轮越障小车

梁祝 虚幻与现实的情愫与无奈.jpg

梁祝 虚幻与现实的情愫与无奈

双马.jpg

双马

双三棱柱翻涌机构.jpg

双三棱柱翻涌机构

缩放立体结构.jpg

缩放立体结构

圆柱机器人与球形机器人.jpg

圆柱机器人与球形机器人

自适应履带巡检机器人.jpg

自适应履带巡检机器人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