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资讯 >> “淇域山水 盘石有象”耿强艺术作品展在鹤壁市美术馆开幕
综合
更多
收藏拍卖
更多
收藏拍卖

在12月2日,佳士得香港2023秋季拍卖圆满结束,总成交额30亿港元,成交金额比率近90%;展现了市场的强劲需求和高度活跃度。此次拍卖诞生了1件亿元级别的拍品和54件超过千万港元的成交拍品,同时,30%拍品成交价超过了高估价;与2022年秋季相比,买家数量增长了近10%。

详细内容

“淇域山水 盘石有象”耿强艺术作品展在鹤壁市美术馆开幕


2021年12月22日上午,由鹤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鹤壁市美术馆承办的“淇域山水 盘石有象”耿强艺术作品展在鹤壁市美术馆开幕,开幕式由鹤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谷慧勇主持。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叶成民,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熊发禄,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范海涛,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牛子社,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朱正霖,市文联兼职副主席、美术家协会主席郭忠信,鹤壁市美术馆馆长秦鹤庆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


鹤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谷慧勇主持开幕式


策展人原志阳讲解活动策展理念


艺术家耿强先生致辞


鹤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熊发禄致辞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叶成民宣布开幕






参展嘉宾合影

展览前言

南齐谢赫在《画品》中提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个方面”。随着时间的沉淀,“六法论”经过众多艺术理论家的论述,被放到了各自的画评语境当中,这也铸成了今日之“谢赫六法”,使其与原本六法呈现出相似且相异的语义系统,终而成为中国绘画史中最具概括性和稳定性的原则之一。熟悉六法的人都知晓,无论是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述还是宋人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里所表,都给予了六法新的演绎。

当代学者钱钟书在《管锥编》中更是提出:“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这也话说了当今人站在历史基础上新的表意,让六法的表达更为明晰与首尾呼应。与此,六法论述也衔接了此次“盘石有象”中的“象”之字眼。实然,“有象”是艺术家耿强十几年在鹤壁“应物”的结果,也是对盘石头区域“山石水木、屋宇乡民”的实感体验,这也浇筑起了今日众多鹤壁人对那个时代的图像回忆与精神思念。

今日一提起“盘石头”,很多人会很自然地认为那是一座水库,但在鹤壁的乡村文化属性中,它却是涵盖了盘石头、将军墓、大宽河、小宽河、辉泉沟、野猪泉、水峪、寨子郊、唐家庄等多个村落和周边自然的集合。本回展览主标题为“淇域山水”,次标题为“盘石有象”。主标题以淇河为立足点,从《诗经·卫风》中“瞻彼淇奥”一句为引语对象,将“淇奥”放大为“淇域”,意在指代鹤壁的地域与文化范畴,“山水”则指向鹤壁美丽的自然风景以及人文和历史景观,同时也框定了本次展览的叙事对象;副标题在主标题的范畴上进一步具体指向耿强先生的这些艺术创作。上世纪80年代耿强从河南大学美术系毕业,之后返回鹤壁投身于当地的艺术教育事业,在鹤壁教育学院教授绘画艺术,培养了面向豫北乃至全省的一批批学子,如今他们在各自领域都均有所成。除了艺术教育事业上的努力与奋进之外,耿强先生还从不间断的进行艺术创作,“盘石有象”这批作品就是耿强先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创作的。他在教学之外,利用业余时间走入鹤壁盘石头附件的山川、河流与乡村,历经数年的走访与写生创作而成。在他作品里,记录了鹤壁盘石头周边丰富的人文与自然景象。这些画中有那个时代的风景与人物,有欢声与笑语,更有那个时代的图像与记忆。

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今,鹤壁大致历经了近70年的发展,这期间鹤壁市的青年艺术创作队伍也经历了从60到70年代,80到90年代,2000到现在这样一个半世纪多的时代交迭状态,相比国内一、二线城市,鹤壁的艺术创作队伍生长要缓慢许多。如若要简单对这近70年的艺术创作生长群体做一个代际划分的话,笔者认为,第一代艺术家应当是建市后全国各地移民于此的高等院校毕业生,他们来到鹤壁就职于当地的文化和教育系统,他们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鹤壁移民,也是这个新城市的第一代文艺建设者。第二代艺术家应该是“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一批人,他们的艺术手法带着民间美术和院校结合的味道。第三代艺术家则是第一代移民人的子女,是第一代文艺建设者的学生,是85思潮的亲历者与参与者,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和高等艺术实践完成了自身的艺术蜕变。第四代艺术家在年龄层上属于当下的70后、80后群体,作为第二代艺术家的学生辈,由于成长经历、信息捕获能力、知识结构和视觉经验的不同,他们在艺术视野、方法和创作观念上也有别于前辈艺术家们。耿强先生作为鹤壁第三代艺术家中的一员,不断探索、实践,用绘画行动来践行自己内心的艺术宣言。

鹤壁北接太行,“诗河”淇水穿行其中,山青水绿。对此域山水人文的描写自古而有之,比如诗经中对“淇水”的诸多写照,“《卫风·竹竿》有淇水滺滺,桧楫松舟;《卫风·氓》有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卫风·淇奥》有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这里的水真、人善、山美!

享有北派山水画鼻祖的绘画大师荆浩晚唐时就曾隐居于太行之地,静心于绘画理论研究与实践,并在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绘画理论的基础上完成了《匡庐图》与《笔法记》。荆浩在《笔法记》中自谓:“吴道子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将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在《匡庐图》中,荆氏将笔墨之功力得以足量发挥。让山水、人物、自然混进于他的笔墨之中。与古人相比,耿强有着与其相似的天地山川胸怀,不同的是作为一位当代艺术家,耿强的作品除了贴近于古人的艺术追求与绘画心境,更是立于当代社会,加入以史为叙的视角、以当下的参与来完成90年代的绘画实践以及后疫情时期的“淇水花”作品创作。 

在“盘石有象”中,笔者试图根据图像与内容将艺术家耿强的这批作品分为了 “山与水”、“它之间”、“人与物”、“老房子”四个部分,在“山与水”的部分,鹤壁太行的山水与性格尽显,从圆融稍缓的毛山到巍峨崇高的鸡冠山;从清澈蜿蜒的河流到人鸭共舞的浅滩,到处都洋溢着山水的和谐共生与自然环抱。“它之间”则将物与物的关系接洽,形成山与水、石与林、木与屋、草与路等诸多的关系构设。“人与物”则锁定了耿强作品中的乡村生活体系,村人、石碾、牛马、扁担……被共置于画面。在“老房子”部分,艺术家用画笔轻勾淡抹,好似顷刻间营造出了“石木造物,青石筑墙,山木构顶”之景。今天我们再看这些作品,它们是写生属性也好或是艺术家的实践性研究也好,都拥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时间性存在。当然,这也是那个时代艺术家进行风景构建的一种方式与手段,以此图像得以让一座城市的山间、林木、屋宇、石径、乡民的时代符号得以留存。

鹤壁市美术馆

【部分展品欣赏】


草屋 33x39cm 1994年


晨光下的盘石头小学 28x39cm 1995年


从大宽河东看鸡冠山 37x39.5cm 1995年


野猪泉的石台阶 28x39cm 1993年


阳光下的淇河 28x39cm 1993年


白龙庙水库大坝 18x26cm 1989年


白龙庙风景 26x36cm 1988年


寺湾的老房子 28x39cm 1991年


磨盘 28x39cm 1995年


盘石头的晌午 28x39cm 1996年


有草垛的老房子 39.5x55cm 1996年


小宽河的老房子 28x39cm 1995年


青石屋 37x39,5cm 1997年


小庄村旁的桥 23x27.5cm 1992年


房后 28x39cm 1998年


通往寨子郊村的路 28x39cm 1996年


淇水花 200x400cm 2021年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