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资讯 >> “金竹山计划”黄于纲作品展
综合
更多
收藏拍卖
更多
收藏拍卖

在12月2日,佳士得香港2023秋季拍卖圆满结束,总成交额30亿港元,成交金额比率近90%;展现了市场的强劲需求和高度活跃度。此次拍卖诞生了1件亿元级别的拍品和54件超过千万港元的成交拍品,同时,30%拍品成交价超过了高估价;与2022年秋季相比,买家数量增长了近10%。

详细内容

“金竹山计划”黄于纲作品展


文|郭赟

金竹山是湘中冷水江市的一个小镇,因盛产煤而在大工业时期盛极一时。而今,曾有“世界锑都”之称的冷水江市业已被划归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区亦从辉煌走向没落。金竹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亦曾肩负历史负重前行,而今已不可避免地从历史的舞台中渐行退场。在高度发达的现代都市背后,隐藏着幽暗玄冥的人生百态,曾经冲在历史前端的工人们,已成为一个过去时代的符号化记忆而被现代文化所摒弃。

现代文化本身就带着不同立场的价值判断与姿态,同时也带着相应的权力意志。黄于纲在生活或者作品中均对工人生活与劳作充满着带有一丝悲悯的热爱。正是这种热爱,将村民与矿工——也包括艺术家自己,置于权力意志的价值判断之外,“金竹山计划”的初衷并不是批判,而是热爱。疫情来临,现代文明又从全球化的问题回到了区域化的问题,朴素的人文景观也许需要被重新审视。博伊斯说艺术应该积极改造社会,也许往回看也是另一种改造。


黑色之辉煌:我的父老乡亲,石膏群雕,尺寸可变


金竹山车间五 布面油画 80cmx150cm 2021


矿工的储存柜二 布面油画 40cmx60cm 2021


矿工的澡堂六 布面油画 35cmx60cm 2018

黄于纲与“金竹山计划”

文|郭赟

一些风光不再或者正在消逝的工业形态依然支撑着数量庞大群体的工作与生活,他们在幽暗的角落劳作以生存,却支撑——或者说佐证着灯火辉煌的现代城市文明。

金竹山是湘中冷水江市的一个小镇,人口不过两万余,因盛产煤而在大工业时期举国瞩目,其时,矿工是一份充满荣耀的工作,但随着矿藏的衰减以及尖端科技产业走向前台,矿工几乎成为了被大时代遗忘的底层。金竹山采煤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初期,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已有日产万担煤的规模,大跃进时期一度喊出了“学大庆,赶开滦”的口号,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发展顶峰时期拥有矿工数千人,年产煤三十万吨以上,可谓盛极一时。而今,曾有“世界锑都”之称的冷水江市业已被划归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区亦从辉煌走向没落,当时号称“夜重庆”的金竹山现今工人寥寥,没有了往日的紧张、繁忙与嘈杂,巨大的厂房里也是满目破败,凌乱堆放着冷酷沉重的钢铁机器,偶有三两个工人懒洋洋地敲打着锈迹斑斑的铁片,制造出刺耳的声响。金竹山矿区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亦曾肩负历史负重前行,而今已不可避免地从历史的舞台中退居二线。曾因矿产资源走向中兴的城市或者地区在资源走向枯竭之后日见困窘,但是这些仅存的资源其实是大量生活在社会底层工人们的命脉所在。在高度发达的现代都市背后,隐藏着幽暗玄冥的人生百态,曾经冲在历史前端的工人阶级,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过去时代的经典符号被现代文化所摒弃。黄于纲的“金竹山计划”一方面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产生,另一方面也跟自身一直以来所坚持的艺术理念有关。

黄于纲毕业于艺术最高学府中央美术学院,却蛰伏湘西山野凉灯村近二十年,在那个几乎与世隔绝的穷困村庄里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像他们一样下地劳作,用他们的方式生活,也见证他们的生老病死,他用绘画、雕塑、装置或者影像等各种形式记录他们的一切日常琐碎生活。黄于纲的作品即是这些村野匹夫们生命日常流逝的印记,同时,通过艺术的表现、展览以及传播,把那些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大山深处的村民以及他们的家什、日用品,甚至是他们生活的土地带到了北京、上海及深圳等象征着这个时代的一线城市里,两者唐突而不合时宜的并置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时空与意识形态的错位引发的是对价值观的重新定义。艺术行为本身即是艺术家的作品,因艺术的介入,凉灯村为当代艺术界所知,因而修路架桥,当地小孩也开始接收到现代艺术教育,凉灯村也得以与现代文化接轨。黄于纲对于凉灯长达十八年的关注与介入带来的启示是:现代化也许是历史必然却并非必须,现代化也并不意味着先进或者启蒙,现代文化对“桃花源”的改造并非意味着为“无知山谷”寻找出路,或许更多只是一厢情愿的乌托邦式幻想。

现代文化无孔不入的渗透终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山谷与村庄,对乡村的改造或者对亚文化形态的关照本身就带着不同立场的价值判断与姿态,同时也带着相应的权力意志。“金竹山计划”即是在此意义上的延伸,凉灯村可以自在地存在,金竹山矿区却与外部世界存在千丝万缕的隐秘联系,而金竹山的兴衰无不透着权力意志的影子。工人阶级一度是先锋文化的旗手与主力军,知产阶级们所摒弃的历史的灰烬其实承载着不为人所知的历史的另一面。城市、当代艺术以及现代文明在不断追寻未来的时候,往往不可避免地要选择性忽视、排斥甚至牺牲诸多,如此,现代性本身就是带着原罪性的问题而存在。黄于纲在创作“金竹山”系列作品的时候延续了凉灯时期的方式,以最真实的表达还原对象的生存状态,艺术家不仅仅只是呈现他们的生存状态,同时与矿工们同吃同住,除了在现场画画,基本上与矿工没有任何区别——用他们的方式相互打招呼开玩笑,在纷乱的厂房里吃窑饭,在肮脏的板凳上午休,共同呼吸带着煤灰味儿的空气,穿越破败窗栏射进来的几束阳光,在散发着酸腐味的澡堂里清洗身体。煤矿工人们的工作与日常琐事皆为艺术家表达的对象,艺术家真实地走进矿工们的生活,与他们融为一体,这基于艺术家自身的出身,也跟之前的艺术经验相关,因此,黄于纲在生活或者作品中均对工人生活与劳作充满着带有一丝悲悯的热爱。正是这种热爱,将村民与矿工——也包括艺术家自己,置于权力意志的价值判断之外,“金竹山计划”的初衷并不是批判,而是热爱。

现代化是一个不断改造的过程,但是可能会忽略无数个矿山,以及每天在矿井深处作业的工人们。疫情来临,现代文明又从全球化的问题回到了区域化的问题,朴素的人文景观也许需要被重新审视。黄于纲作品中有意或无意呈现的物理空间与精神世界的两极错位,既是当代人的真实处境,也是当代人所面临的价值观危机。博伊斯说艺术应该积极改造社会,也许往回看也是另一种改造。

2021年于深圳


黄于纲,男,1980年出生于湖北石首,湖南桃江人。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至今关注湘西凤凰县山江镇千潭和凉灯苗寨,2013年开始做"金竹山计划",以艺术学和社会学介入,以“现实主义”述说中国当下乡村和城镇变化。

个展

2020 “抓几把白云”,鸿一美术馆 上海

2019 凉灯:"那块田里长出的画",民生现代美术馆 北京

2016 凉灯——黄于纲的一件作品,凉灯村、艺尚源空间 湘西、长沙

2015 凉灯——黄于纲的一件作品,证大当代艺术空间 上海

2014 凉灯——黄于纲的一件作品,现实空间 北京

联展

2021 磁场--黄盒子实验空间,喜马拉雅美术馆 上海

2020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9,坪山美术馆 深圳

2020 流动的边界·全球在地的中国当代艺术,湖南省美术馆 长沙

2019 具象·非象,维也纳

2018 上海青年艺博会推荐展,上海

2018 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北京

2018 异乡人,祥山美术馆 深圳

2018 异乡人,年代美术馆 温州

2017 中国文联资助《凉灯苗寨的生活》项目(省内油画类唯一入选)

2017 墙艺术,今日美术馆 北京

2016 进入乡村:拯救与共生,广东美术馆 广州

2015 江南如画,苏州美术馆 苏州

2014 理想之光,湖南力美术馆 长沙

2014 英国约翰莫尔绘画比赛,喜马拉雅美术馆 上海

2013 绘画的品格,大都美术馆 北京

2013 未曾出现的声音,威尼斯

2012 从写实出发,于斯空间 长沙

2012 最绘画,中国美术馆 北京

2012 可见之诗,中国美术馆 北京

2012 权益互换空间,广东美术馆 广州

2011 凤凰西去20000米,晞望艺术馆 北京

作品获奖情况

2020年,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20卷)

2014年,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4卷)

2014年,入选2014湖南省油画学会年度作品展,获银奖(最高奖)

2014年,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湖南省银奖

2006年,《年关》获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创作一等奖,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赛社会组三等奖,中国学院奖最佳美术设计

郭赟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生于1984年,湖南郴州人。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毕业,曾任艺术国际网编辑部主任、长沙力美术馆执行馆长、深圳祥山艺术馆副馆长。现为雅昌艺术网专栏评论家、独立策展人工作生活于深圳,主要策划有《异乡人——当代族群经验研究展》、《时间的边缘——2019湾区当代艺术联展》、《二线插花——深圳当代艺术2019》、《走街串象——2020深圳青年艺术周》、《时间的河——2021湾区当代艺术联展》、《在河之洲——2021湾区当代艺术联展》等学术展览活动。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