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图 >>艺直播 >> 紫禁城里的绝世精美织绣文物
详细内容

紫禁城里的绝世精美织绣文物

  故宫博物院藏有织绣文物13万余件,包括服饰、材料、陈设用织绣品和织绣书画四大类。其中服饰类有成衣、冠帽、冠杂、靴鞋袜、佩饰、佛衣和活计等;材料类有锦、缎、绫、罗、绸、纱、绢、绒、缂丝和棉布等;陈设用织绣品有铺垫、坐褥、靠垫、迎手、椅披、门帘、帐子、围幔、被子、枕头、炕单、炕席、桌围等;织绣书画是以书画、诗文作品为蓝本,运用织、绣等工艺技法加以艺术再现的欣赏性艺术品,装帧形式有轴、卷、册、条屏、屏风、扇面、镜心等。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南宋,沈子蕃,纵104cm,宽36cm。清宫旧藏。

  此图轴丝质,依画稿缂织。以十五六种色丝装的小梭代笔,巧妙搭配,画面色泽和谐。以“通经断纬”的手法缂织,并娴熟地运用了多种缂丝技法。所用丝线之经密度20根/cm,纬密度44-46根/cm,精工细密。
此缂丝图很好地体现了原画稿疏朗古朴的意趣,画面生动,清丽,典雅,是沈子蕃为数不多的存世作品之一,也是南宋时期缂丝工艺杰出的代表作。
图下方缂有“子蕃制”、“沈氏”方印,玉池有“蕉林梁氏书画之印”、“果亲王府图书记”、乾隆帝御笔“乐意生香”,并钤有“乾隆宸翰”、“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石渠定鉴”、“宝笈重编”、“石渠宝笈”、“乾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宜子孙”、“重华宫鉴藏宝”等印记,可见这幅作品在清皇室藏品中占有重要位置。

  

  【缂丝八仙图轴】

  缂丝八仙图轴,元,纵100cm,宽45cm。清宫旧藏。
此缂丝图以十余种色丝装成的小梭在白色丝地上依画稿缂织出八仙人物及南极仙翁的形象,表现出八仙祝寿的主题。人物面目清晰,神情平和,服饰飘逸。鹤、鹿、流云、山石、修竹等衬景为画面增添了动感和高雅脱俗的仙境氛围。
此图的创意、构图、缂织技法均具有元代缂丝的特点。其经直径为0.15mm,纬直径为0.33mm,经密度为每平方厘米16~20根,纬密度为每平方厘米48~50根。缂法以长短戗、木梳戗、平缂、搭缂、构缂、掺和戗为主,运用了多种技艺。画面线条流畅舒朗,配色典雅,而少量的用金使以冷色调为主的画面平添了几许富丽华美。此缂丝图轴堪称绘画与织造工艺相结合的杰出作品之一。
此图钤“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隆御览之宝”等6印。《盛京书画录》、《秘殿珠林》均有著录,是研究元代缂丝作品的重要实物资料。

  

  【洒线绣蜀葵荷花五毒纹经皮面】

  洒线绣蜀葵荷花五毒纹经皮面,明,纵30cm,横27cm。
面料以黄色二经绞直经纱为底衬,上用红、蓝、黄、绿、棕、白等色衣线和蜀绒线为绣线,采取二至三色润色法,用散套、正戗、平针、缉线、反戗针等针法绣制花纹。经皮面上部绣五色云,下部绣争奇斗艳的荷花和蜀葵,并在硕大的蜀葵叶上饰有蜈蚣、蝎子等五毒纹饰,花纹为间隔排列。其经皮面用红色衣线以洒线绣技法绣制菱形锦纹地;用光泽性较差的衣线绣制五彩云及花叶;用光泽性较强的劈绒线绣制花朵。暗地暗叶衬托出亮丽的花朵,尤其是采用反戗针、缉线法绣制五毒、花瓣的边缘,使花纹更富层次感,更具立体效果,宛如天成。
此经皮面构思巧妙,用线讲究,设色浓丽自然,古朴大方,绣工娴熟精湛,具有明代织绣图案的装饰风格,是明代刺绣高手所制,为明代京绣之精品。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花溪渔隐图】

  《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花溪渔隐图》,明崇祯,纵33.4cm,宽24.5cm。
此图为《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之第八幅,在白色绫地上绣成。绣品画面由远山、江水和岸滩构成,空间处理繁简有致。起伏绵延的远山以其低矮之势而显旷远之意。江水浩渺,一渔者驾孤舟独钓寒江,在宽阔的江面衬映下备显孤单落寞。近处滩岸详加描绘,一草一木,细密清晰,犹现眼前,深得王蒙画树点勾渲染、一树一法之精髓。尤为醒目之处是在低矮的草木中一株老松拔地而起,遒劲卓立,在幽淡空寂的氛围中平添突兀勃兴之昂然意韵。
此幅绣品中使用了多种针法,用擞和针与抢针绣山石树干,以齐针绣柳树枝叶并勾路石边线,用松针绣松叶,用网针绣船篷。湖石和坡地以淡彩渲染敷色,绣、画并用。绣工精细而不板滞,以细如毫发的丝线充分表现了原作笔墨的枯润、笔锋的藏露和线条的圆折等绘画技法。然而,针线毕竟无法尽然替代笔墨,原作层峦叠嶂、繁复苍逸、“望之郁然深秀”的墨韵尚不能在绣品中充分展现,这是不同艺术领域和艺术手法的局限性使然,不可苛求。
对页为董其昌题诗:“何必熒熒,山高水空。心轻似叶,松老成龙。经纶无尽,草碧花红。一竿在手,万叠清风。”

  

  【绿地喜相逢八团妆花缎棉袍】

  绿地喜相逢八团妆花缎棉袍,清,衣长138.5cm,两袖通长188cm,开裾长79.5cm。清宫旧藏。
棉袍质地为七枚二飞素缎,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左右开裾。棉袍前胸、后背、两肩、前后襟以妆花技法织八团喜相逢花卉图案,领边、中接袖和马蹄袖均在石青色缎地上绣折枝花卉。此衣中遗存黄条载:“览绿缎织八团花卉绵女袍一件”、“乾隆三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收福隆安呈”。

  

  【孔雀羽穿珠彩绣云龙吉服袍】

  孔雀羽穿珠彩绣云龙吉服袍,清,身长143cm,两袖通长216cm,袖口宽18cm,胸围长134cm,下摆宽124cm。清宫旧藏。
此袍圆领,右衽,大襟,马蹄袖,左右开裾,直身。全袍以蓝缎为面料,以绿孔雀羽捻线大面积铺绣,此即所谓“铺翠”。全身用穿珠绣法绣制五爪大龙9条,并分别在领、袖等处绣正龙4条,龙与龙之间点缀传统吉祥图案:“八吉祥”、“暗八仙”、“八宝”、“三多”、五彩云朵、蝙蝠以及寿山福海。
在配色上用三晕过渡法,由浅而深,使全袍色彩艳丽又不失柔和雅致。此外,龙身的穿米珠绣,龙鳍、角口、尾的揖线绣,龙髯的圆金线、圆银线绣,流火纹的穿珊瑚珠绣,以及五彩绒线绣制的吉祥图案,均绣工平齐,针法娴熟。此袍为清代铺翠绣吉服袍仅存的珍品,其铺翠工艺史所罕见,是研究清代织绣工艺的重要实物史料。

  

  【香色绸绣花手帕】

  香色绸绣花手帕,清,长49cm,宽50cm。
此帕香黄色地,暗花绸双面绣,皆采用衣线平针绣。纹饰为桃花、梅、竹和石榴等,四周曲齿边。画中粉色诱人的三个桃子,加上蝴蝶、蝙蝠和“卍”字等,寓意“万代福寿在眼前”。整个帕面针脚细密,水路清晰,为清光绪时之精品。

  

  【草绿色绸绣牡丹团寿夹马褂】

  草绿色绸绣牡丹团寿夹马褂,清,身长75cm,两袖通长128cm,袖口宽36cm,下摆宽94cm,左右开裾长11.50cm,后开裾长19.50cm。清宫旧藏。
对襟马褂是清代宫廷男女咸宜的便服,通常套穿于便袍之外,此衣为清代后妃在后宫燕居时所穿,圆领,对襟,平袖,左右及后开裾。领、袖边饰品月色曲水织金缎及明黄色云龙织金缎绦边,内衬淡粉色素绸里。缀铜鎏金机制币式寿字扣四枚,铜鎏金錾花圆扣一枚。采取一至三色间晕与退晕相结合的装饰方法,在草绿色江绸地上,运用平针、套针、打籽等刺绣技法,彩绣折枝牡丹团寿纹样。此衣打破了清代刺绣“用色艳丽”的传统设色方法,大胆借鉴了中国写意淡彩水墨书画的装饰风格,同时保留工笔写实的表现手法,使得纹样具有清丽典雅恬淡幽静的装饰效果。特别是花与叶都使用同色加以表现,更令人耳目一新。

  

  【明黄色绸绣绣球花棉马褂】

  明黄色绸绣绣球花棉马褂,清,身长73.5cm,两袖通长122cm,袖口宽35.5cm,下摆宽94cm,左右开裾长7.5cm,后开裾长19.5cm。清宫旧藏。
此为清代皇后在后宫燕居的便服,圆领,对襟,平袖,左右及后开裾,内衬宝蓝色素纺丝绸里。领、袖边饰石青色曲水织金缎及雪青色兰花等绦边四条,缀铜鎏金机制币式婴孩扣四枚,铜鎏金錾花圆扣一枚。采取一至四色间晕与退晕相结合的装饰方法,在明黄色暗花春绸地上,运用平针、套针、滚针、钉线等技法,彩绣折枝绣球花纹样。绣工精细,晕色自然。其最为称道的是在绦边的运用上,制作者通过简单的平面绦边装饰,制作出对称、立体的装饰效果。新颖的设计使得本没有衣领的服装,好似装饰了衣领,可谓匠心独具。而从繁复的绦边镶滚和明黄用色上,能够反映出清代皇后与嫔妃之间森严的等级。

  

  【大红色缎绣花卉彩帨】

  大红色缎绣花卉彩帨,清,长110cm。清宫旧藏。
彩帨以红绸做成,呈上窄下宽的狭长条形,上绣蝙蝠、暗八仙、寿桃、灵芝、寿山福海等图纹,色彩鲜艳。彩帨上端系于一蝠磬图青白玉上,上系黄色丝带连缀浮雕龙纹红珊瑚扁珠。与彩帨同系蝠磬半圆玉环上的还有八组十六条挂坠,上系红珊瑚珠缉米珠。坠角各式各样,有红珊瑚、绿松石、金星石葫芦坠、碧玉挂坠、白玉仔料芭蕉叶形坠、白玉瓶形饰、红珊瑚花篮、红珊瑚点翠金箍蚌壳宝剑形饰、银箍红珊瑚阴阳板等,有暗八仙之意。彩帨上还有一金镂空梯形箍,嵌红宝石和翡翠。另黄带上还有金累丝托碧玺坠角二,并串有珍珠。
彩帨是清代后妃、福晋、夫人所用的一种佩巾,上绣各种纹饰,如五谷丰登、云芝瑞草等,以色彩及所绣的纹饰区分等级,使用时佩挂于朝褂的第二颗纽扣上,垂于胸前。

  

  【大红绸画花驾衣】

  大红绸画花驾衣,清,身长126cm,两袖通长193cm,袖口宽21cm,下摆宽94cm,前后裾长62cm。清宫旧藏。
驾衣圆领,大襟右衽,平袖口,裾前后开。月白色棉布衬里。衣面红色绸地,用白、黄、石绿、深蓝、雪青色绘朵花纹,一个花纹单位直径35cm,为二则式。
驾衣为校尉之服,校尉穿红绸驾衣系绿绸带,戴羽翎管缨帽。此衣为江宁织造织办,织成后送交銮仪卫,于皇帝起驾出行或遇重大典礼时使用。

  

  【黄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袷袍】

  黄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袷袍,清初期,身长118cm,两袖通长144cm,袖口宽12cm,下摆宽102cm,前后裾长23cm,左右裾长20cm。清宫旧藏。
此袍形式为圆领,右襟大衽,四开裾,素接袖,马蹄形袖端。黄色云龙纹实地纱面,黄色四合如意云纹实地纱里。镶深蓝色勾莲纹漳绒领、袖和蓝色素面实地纱接袖。这种服装上镶漳绒领、袖边的做法与清代中后期镶石青色缎领、袖边的做法迥然相异,也可谓是清代早期帝后服装的装饰特点之一。袍身以妆花技法织彩云金龙纹八团,其中前胸后背及两肩正龙各一团,下襟前后行龙各二团。这种饰八团龙纹样、四开裾、没有中接袖形制的明黄色袍是清代初期皇帝穿用的龙袍,直至乾隆朝清代帝王服饰全面定型化之后,它才退出了皇帝的龙袍系列,在清代服饰发展史上消失。

  

  【黄缎妆花云龙纹女绵褂】

  黄缎妆花云龙纹女绵褂,清早期,身长110cm,两袖通长125cm,袖口宽20cm,下摆宽110cm,左右裾长52cm,前后裾长53cm。清宫旧藏。
褂圆领,对襟,平袖端。褂在黄色缎地上饰圆金线妆花金龙8条,片金勾边,间饰五彩行云,下摆织福山寿海及杂宝纹。褂内衬月白色福寿三多纹暗花绫里。内施薄绵。襟缀铜镀金扣4枚。
此为清早期皇后吉服,织造工艺精致,龙纹富于立体感,图案晕色虽较简单但不失鲜丽,金彩尤其夺目。按清制会典,龙褂应为石青色,黄色龙褂仅见于清初。

  

  【广绣百鸟争鸣图】

  广绣百鸟争鸣图,清,纵52cm,横47cm。
此图米色素绫地,满绣孔雀、鸳鸯、鹌鹑、蜂鸟、八哥、鹦鹉等17种鸟和3只羊以及荷花、牡丹等数种花卉。在技法上采用了套针、齐针、顶针、滚针、施毛针、鸡毛针、扎针、打籽针、刻鳞针、松针、网针、接针等十余种针法,交错变幻,将禽类羽毛一根根、花木小草一叶叶地绣出,运丝讲究鸟羽的丝理走向,追摹真实物象的质感,尤其是鸡毛、孔雀羽更是针神艺绝,逼真写实,达到了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
此图全面体现了广绣的各类特点,针工比北方的鲁绣细腻,构图较江南的闺阁细绣繁丽。整幅几乎不留空白,禽类千姿百态,绝无雷同,寓意吉祥的羊亦栩栩如生,具有西洋画写实的神韵,配色华美富丽而不失雅致。

  

  【广绣鹤鹿同春图】

  广绣鹤鹿同春图,清,纵68cm,横52cm。
鹤鹿同春是广绣中常见的题材。此图拟画稿时即将西洋画的透视技巧与中国传统的工笔绘画相结合,以色调的明暗表现景物的立体感,以透视法表现场景的远近,双鹿结构准确,笔法工丽,颇具清代宫廷画师郎士宁的绘画风格。在绣工上,作者追摹原画稿风格,以非常细腻的套针、施毛针针法按照鹿在动态中肌肉、皮毛的纹路运针理丝,巧妙地利用丝线特有的光泽体现其立体感,将鹿的皮毛表现得异常真实,其动感活灵活现。用施毛针、套针、撕针、钉针、刻鳞针表现其余的禽鸟,如鹤、鸡羽毛的丝理和轻盈光亮的质感,又以洒插针、风车针、套针、齐针、扭针等多种针法绣山石、树木、花草,并如实地表现出远近层次和光线的明暗。
此绣品构图饱满,层次丰富,针脚平齐细腻,配色鲜丽华美,晕色自然写实,准确地传达了画稿的西洋画透视写实的技法和传统工笔画工谨、细致的风格,同时也通过刺绣这一再创作过程,巧妙地利用丝质的特点和精美绝伦的针法,覃精运巧,达到了夺翰墨之光的艺术效果。

  

  【黄缎织金行龙彩云袷褂】

  黄缎织金行龙彩云袷褂,清初,身长104cm,两袖通长116cm,袖口宽17cm,下摆宽91cm,左右裾长44cm,后裾长49cm。清宫旧藏。
褂圆领,对襟,平袖端,裾四开。月白色万字曲水花卉暗花绫里,铜镀金錾花扣4枚。
褂为黄色缎地,前后各织大金龙一条,两肩各织小金龙一条,间饰如意云。下摆、袖端饰海水。龙纹豪放,配色沉稳。下摆、袖端和前胸有明显的拼接痕迹,共计15块。面料具有明代风格。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