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资讯 >> ART BASEL报告解读:从数据挖掘到价值发现
综合
更多
收藏拍卖
更多
收藏拍卖

在12月2日,佳士得香港2023秋季拍卖圆满结束,总成交额30亿港元,成交金额比率近90%;展现了市场的强劲需求和高度活跃度。此次拍卖诞生了1件亿元级别的拍品和54件超过千万港元的成交拍品,同时,30%拍品成交价超过了高估价;与2022年秋季相比,买家数量增长了近10%。

详细内容

ART BASEL报告解读:从数据挖掘到价值发现

巴塞尔艺博会始于1970年(以下简称Art Basel),经历半个世纪的发展它在全球艺术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品牌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并不局限于艺术博览会本身,我们可以在其中观察到艺术观念、艺术品展陈、艺术交易的不断创新,折射出艺术市场与艺术世界之间复杂而联动的当代关系。

报告:数据与角度

2017年Art Basel与瑞银(UBS)首度合作《2017全球艺术市场报告》(The Art Market 2017),详情可参考AMRC的专题评论(https://mp.weixin.qq.com/s/bBuqYDQDrFAJ5jPEklDuiw)。报告主笔是克莱尔·麦克安德鲁博士(Clare Mc Andrew),作为注册在爱尔兰的“艺术经济研究中心”(Arts Economics)的创办人,她曾在2008-2015年担任《TEFAF艺术品市场报告》的撰写。据《金融时报》报道,针对于此《TEFAF艺术品市场报告》将从2018年起不再出版“年度报告”而改为“主题性报告”。

《2018全球艺术市场报告》(The Art Market 2018)的主体结构与去年的基本保持一致:首先介绍全球艺术品市场的核心数据与行情变化,之后从“经纪人交易与展览”、“拍卖”、“展览与艺博会”、“线上交易”四方面展开描述,对“全球财富分配与艺术品买家间的关系”、“艺术品市场的经济效益”保持持续兴趣,并对不同的市场领域和渠道的侧重更为明确。报告中的调整部分,则包括:1)17年以版块划分的艺术品交易分析(art sectors)为一个独立章节,18年则仅在拍卖部分中着重提及;2)18年将“展览与艺博会”作为独立章节,凸显了艺博会作为销售渠道的重要性。

640.jpeg

文化经济学家克莱尔·麦克安德鲁(Clare McAndrew)博士

整体:是否乐观

根据艺术经济研究中心的数据统计,2017年全球艺术市场总成交额为736亿美元,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下滑之后实现了12%的增长,成交量也同比增长了8%。美(42%)、中(21%)、英(17%)全球占比达到了创记录的83%,相较其他国家地区优势明显。

通常认为,市场行情景气时拍卖市场占比会明显增长,因为公开交易会带来更高价格的可能,这同样在2017年得到了印证:从整体成交额来看,经纪人交易份额(53%)略高于拍卖(47%),但同比出现4%的下滑,这无疑与拍品天价成交相关。

640-1.jpeg

 2007-2017全球艺术市场成交额与成交量 Arts Economics(2018)

640-2.jpeg

 2007-2017全球艺术市场份额构成 Arts Economics(2018)   

美国市场

2017年成交额为266亿美元,同比上涨16%,上亿美元的高端市场表现强劲。2010年以来从金融危机中逐渐恢复的美国,现当代版块行情表现突出。2015年在达到阶段性峰值之后,一度受到社会环境的不确定以及市场资源的供应不足等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下滑。而值得关注的是在特朗普税改法案中,艺术品将从1031号同类财产交易制度(1031 Like-Kind Exchanges LKEs)的财产种类中剔除,作为对此的回应美国艺术市场也存在着更为复杂的未知性。“同类财产交易制度”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旨在帮助交易家畜的农民避税,如今的艺术买家频频借此躲避艺术品交易的高额税金——只要买家在180天内用出售艺术品的资金购买其他艺术品便可永远无需为此缴税。

中国市场

2017年成交额为132亿美元,同比上涨14%,其中的70%来自拍卖。在拍卖引领着成交额增长的同时,中国大陆地区的画廊近3年来发展缓慢。唯一的亮点是国际大牌画廊开始落户香港,如卓纳(David Zwirner Gallery)、豪瑟沃斯(Hauser & Wirth Gallery)。

英国市场

2017年成交额为129亿美元,同比上涨了8%(以美元口径统计的数据)。由于英镑在此时期对美元贬值近5%,所以统计数据一方面会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英国市场的增长,另一方面也无疑增加了英国市场对全球买家的吸引力。

经纪人与画廊:成交额与利润率的权衡

2017年全球一级市场(经纪人和画廊)交易额为337亿美元,同比增长4%。整体行情由高端市场所统领, 25万美元以上且仅占7%的交易量却创造了近50%的市场交易额。而“现当代版块”的交易依旧占据一级市场交易的大部分份额,90%以上的艺术经纪人对此部分的行情仍表示乐观。

640-3.jpeg

 2017年全球艺术市场经纪人交易成交额与成交量分布统计 Arts Economics(2018)   


报告还延续了对艺术市场卖方资产负债率(Debt Ratio负债/资产)、毛利率(Gross Profit Ratio (收入-成本)/收入)及净利率(Net Profit Ratio(收入-成本-费用)/收入)的追踪调查。根据资料反馈,67%的艺术经纪人的资产负债率为0-10%,低杠杆是业内普遍的融资现状,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存货积压和付款周期延长的现象。

640.jpeg

 2017年全球艺术市场经纪人交易按成交额及版块划分的净利率分布统计 Arts Economics(2018)

   

从净利润指标来看,净利润与销售额增长依旧不同步,只是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净利率有明显提升。

90% “现当代艺术品”交易的净利率不超过30%,原因之一是市场价格整体偏高,成本加大,其二是市场竞争激烈,销售成本不菲。与之相反的是行情清淡的古董和装饰艺术的交易,净利率反而是最高。

640-1.jpeg

2017年全球新设立与停业画廊数量统计 Arts Economics(2018)   


虽然买家需求常因不同地区的财富分布现状变动而变动,但是艺术市场在根本上是由供给所决定的。根据报告的调查,现当代艺术品占据市场的绝对份额,而它的供给绝大多数来源于艺术家自身和私人藏家。尤其是当代艺术,在数量的不可控及整体规模的未知性即是核心风险之一。艺术品就是资产(estates)形式的存在,而艺术资产以非直接交易的形式即向非一级市场或二级市场的转化(例如基金会、家族信托等),将对市场长远健康的发展具有更积极的作用。

在画廊方面,近10年以来新画廊的数量持续减少,但市场交易量仍为正增长。2017年停业画廊的数量首次超过了新成立的画廊数量,以欧洲地区的变动最为明显。重量级的艺术经纪人往往决定了整个画廊业的发展,这在顶级画廊圈中也不例外。然而画廊的停业并非意味着市场交易行为的终止,没有店面的画廊交易实际上渐趋盛行。高昂的成本、热点的切换、线上的销售、对艺术家的培养和经营等等,都是小画廊所面临的困境,尤其是当长期培养的艺术家一旦获得成功却又会迅速被大画廊“掠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使得很多小画廊失去了对艺术家长期培养的兴趣。但是如果没有小画廊对艺术家的培养,大画廊从哪里可以取得市场资源?因此需要思考的问题是,画廊的规模是否是衡量其成功与否的必要标准?

拍卖:顶级拍品与事件驱动作用

2017年全球拍卖市场的成交额为285亿美元,同比上涨27%,这主要与高端市场的交易有关。90%的拍品单件成交价不足5万美元,只占到了市场份额的9%,而2017年仅巴斯奎特的《无题》和达芬奇的《救世主》这两件作品的成交额就占到了全年的近2%。这两件作品又皆在纽约夜场成交,前者是纽约苏富比春拍,后者是纽约佳士得秋拍,对美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起到了导向作用。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是现阶段明确的现象:50%的成交额来自前5大拍卖行(佳士得、苏富比、保利、嘉德、海瑞德),而美(35%)、中(33%)、英(16%)三大市场则占据了全球84%的拍卖市场份额。

640.jpeg

2017年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与成交量统计 

Arts Economics(2018)with data from Auction Club and other resources    


中国拍卖市场,由于之前流拍和交付问题较为严重,所以进入2017年之后保质减量成为市场共识,2017年的上拍量(3%)、成交量(6%)均小幅下降,流拍率在2016年由57%降至52%之后,2017年则控制在53%。国家文物局在2016年年底印发的《文物拍卖管理办法》对2017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发挥了促进作用。该《办法》是对《文物拍卖管理暂行规定》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全面修订,核心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旨在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加强规范管理、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激发企业经营活力,增加市场有效供给,推动文物拍卖活跃有序发展。

640-1.jpeg

2004-2017年中国拍卖市场上拍量、成交量和流拍率统计 Arts Economics(2018)with data from AMMA

展览与艺术博览会:集聚效应与共同发声

尽管艺术品展陈越来越虚拟化和网络化,但大多数艺术品仍通过实物展览的形式为人所知,继而与潜在买家发生关联。而展览举办的机构性质、规模和传播度,也对展览作品在艺术市场上的价格产生影响。

0.jpeg

全球主要艺术博览会出现时间线 Arts Economics(2018)    


2017年画廊是举办展览最多的机构(55%),其次是博物馆美术馆(29%)和非营利机构(15%)。在全球范围内,艺术展览的举办相较艺术市场的交易表现得更为分散。举办展览最多的三个国家依次为美国(21%)、德国(12%)和法国(10%),其中92%的展览内容是战后及现当代艺术。展览对本土艺术家的偏向明显,尤其是在美国、中国和法国,本土艺术家的展览占到50%。此外,2017年中国举办本土艺术家的展览数量同比下降了37%,为10年来最低。

640-2.jpeg

按地区划分的全球主要艺博会参展艺术家统计 Arts Economics(2018)with data from Artsy    


艺术博览会在近20年来发展迅速,2017年全球性的重要艺博会共有260个,其中的50个是近10年新成立的。

艺博会作为艺术品一级市场的一个集聚空间,相较二级市场不仅提供了更多、更广的选择,同时也是业内交换信息、建立新关系网络的平台。2017年全球艺博会成交总额为155亿美元,同比增长17%。与此同时,参展商成本也上升了15%,达到了46亿美元。在受调查的参展商中,每年平均参加博览会数量达到了5个,本土与国际展会各占一半;2017年画廊的46%交易都通过艺博会完成,同比上升5%。也有参展商认为,在艺博会现场完成交易是很困难的,但参加博览会会吸引买家拜访画廊实体空间的几率,有时艺博会之后的交易量甚至可以达到博览会现场的两倍。

640.png

艺博会参展艺术品的价格区间分布占比 Arts Economics(2018)with data from Artsy    


即便有如此庞大的艺术博览会规模,但是2017年首次参加艺博会的画廊比率高达50%,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到艺博会发展空间的巨大。但对于顶级的8家艺博会而言,新参展商的比例只有33%,说明之间具有相当高的依存度。

纽约、巴黎、伦敦以及巴塞尔是2017年举办艺博会最重要的5个城市,尽管许多展会都在尽力寻求多样性,但80%的参展画廊都来自于欧洲、北美。重要的艺博会不仅为艺术市场带来更多收入,也为举办城市做出越来越大的经济贡献。

640.jpeg

艺博会参展艺术品按门类划分的平均价格统计 Arts Economics(2018)with data from Artsy    


在艺博会展览内容上,虽然美国艺术家参展作品数量最多,占比达到25%,但在整体而言还是较为多样化。从价格区间分布来看,以中低端为主,有近40%的作品价格不到5000美元,根据作品均价,从高到低分别为绘画、装置、雕塑、设计/装饰艺术、摄影、印刷品、多媒体及纸本作品。

占比89%的画廊对艺博会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但不同的画廊对艺博会在其发展策略中的位置和重要性则需要进一步推敲:1、需要整合资源,专注于能带来更多机会的高质量博览会;2、又不能只关心盈亏平衡,因为艺博会的亮相只是开始,吸引买家的注意并进而建立起私人化的关系才能推动持续经营。

线上交易:实质重于形式

2017年,全球艺术品及古董在线交易额达到约54亿美元新高,同比增长10%,占市场总成交额的8%。但这一比例与整体线上销售的增长(2017年同比增长23%)相比仍然较低。

线上交易占到画廊成交总额的6%,对于一线拍卖行而言这一比例仍非常少,目前拍卖行平均有14%的交易在线上完成。但线上交易对新买家的吸引力在一、二级市场同样适用,不管是画廊还是一线或二线拍卖行,线上交易中近40%都是新客户。

拍卖行线上交易扩展追求广度也追求深度:苏富比对线上交易高度重视,将其作为获得新客户的战略性方案——占到线上交易总量50%的新买家中,有20%之后参与了现场拍卖;2017年将仅面向线上进行的拍卖,由2016年的16场增加到2017年的36场;与在线艺术品交易平台Invaluable的合作也更加深入。佳士得在2017年积极调整参与线上交易的模式——除了佳士得在线(Christie’s LIVE)之外,转而更多的与第三方平台Artsy合作,使得用户在此平台上能够优先佳士得和Artsy竞价,并随后通过Artsy的实时综合拍卖技术参与到现场竞买中。

全球财富与艺术品买家:联动与变

关于经济指标与艺术市场的关系,尽管很多学者做过调查统计及实证分析,但在学界始终未能达成共识,然而艺术市场从业者对经济走向与财富趋势的关注却与日俱增。在艺术市场中,来自卖方的供给是市场的第一驱动力,而供给侧的供货质量、数量及所选择渠道等,与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财富分配格局变动关联密切。

640-1.jpeg

“全球最重要的200名藏家”数量及地区统计 Arts Economics(2018)with data from ARTnews    


2017年全球GDP增长约为3.6%,中国的GDP增长为6.8%,仍为全球经济的最快增速,且在连续七年下跌之后首次小幅上涨。当美国等成熟经济体趋于饱和的时候,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还存在着巨大增长空间。

2017年全球财富至百万(美元)量级的人数达到3610万的数量新高,同比增长7%。根据瑞信的预测在2022年将达到4390万人,增长率为22%。全球近半数的财富由1%的人口所支配,而88%的财富仅集中在10%的人手中。全球前5大艺术市场的美、英、中、法、德,对应的是全球百万富豪人数占比累加的66%。

0.jpeg

购藏艺术品所考虑的因素调查 Arts Economics(2018)    


根据ART news发布的年度“全球最重要的200名藏家”,提供了从各国家地区一线藏家的数量变动情况来观察全球财富分布对艺术市场影响的角度与数据——长期以来50%的一线藏家来自美国,但近10年来这一比例已累计下降了8%,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藏家已经成为其中的替代者。

根据瑞银和艺术经济研究中心的调查:美国有35%的高净值人士(HNWIs 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s)在艺术市场及收藏领域十分活跃;在受访者中,93%通常购入艺术品价格不高于5万美元,仅有1%购入超过100万美元的艺术品;购买途径多为画廊或经纪人,11%的受访者表示曾在收藏中使用信用贷款;32%认为艺术品投资的财务回报是重要的,对于资产超过500万美元的富豪而言这一比例高达47%;86%的受访者表示其从未出售过自己的收藏;在购藏艺术品影响因素中,审美/装饰性因素、热爱/个性表达、对艺术家及文化的支持、家族传统及继承、预期投资回报为名列前5的选项。

经济效应:就业与服务

2017年全球艺术市场约发生31万次交易,画廊和拍卖行分别占到29.6万次和1.4万次。约有300万名从业人员,60%为女性,整个行业受教育的程度普遍高于其他行业。尽管艺术市场市值逐年增长,但从业人数保持相对稳定,反映出行业内职业发展高度专业化的趋势。

服务于艺术市场的相关行业,包括广告营销、保险运输、餐饮住宿等。2017年共创造了196亿美元的产值和36.4万个工作岗位。

要实现艺术市场整体规模的持续增长,则需要市场内外的多维度合作。一方面需要整合上、下游的产业资源,另一方面一、二级市场自身也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发展模式。

艺术作为必需:效用与美学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的首席经济学家保罗·多诺万(Paul Donovan),在报告中引述了19世纪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创始人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的话,探讨了艺术的效用和价值在经济学和美学上的区分问题——威廉·莫里斯作为拉斐尔前派的重要成员,不仅是一位艺术家、设计师,同时也是一位商人和早期社会主义活动家——“宅中之器,或出于效,或出于美。(Have nothing in your houses that you do not know to be useful, or believe to be beautiful.)”这一准则看似将经济与艺术割裂开来:前者关乎效用而后者关乎美,但莫里斯随后又提到“美,此即指艺术…是生活之绝对必需(Beauty, which is what is meant by art… [is] a positive necessity of life.)”。

多诺万指出热爱是艺术的驱动力,而“热爱/嗜好(passion)”中也蕴藏着潜力无限的经济价值。瑞银的客户投资于艺术品,并非在寻求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收益,而常常将其视为财富实物一种显现形式,以便于家族资产的世代传递和家族精神的由此凝聚。

作者:瞿丹(AMRC艺术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