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资讯 >> 王者笔墨含古意,涛声逸趣寄今情
综合
更多
收藏拍卖
更多
收藏拍卖

在12月2日,佳士得香港2023秋季拍卖圆满结束,总成交额30亿港元,成交金额比率近90%;展现了市场的强劲需求和高度活跃度。此次拍卖诞生了1件亿元级别的拍品和54件超过千万港元的成交拍品,同时,30%拍品成交价超过了高估价;与2022年秋季相比,买家数量增长了近10%。

详细内容

王者笔墨含古意,涛声逸趣寄今情

作者:艺评人 徐小伧

“历史上的李白、杜甫、苏轼等名人,

在记载中他们总是才华横溢、

怀才不遇、为人耿直、生不逢时、

遭到嫉妒和排挤…

那些简短的文字介绍给天才们贴上了坎坷的标签。

正所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性中有对戏剧性和冲突的爱好,

有时候干脆就用感受代替理性,

比如当人们说“世界正在变得更糟”时,

更多地是在表达“我感觉很糟”。

人们总是容易把人物和戏剧冲突绑在一起,

然而客观事实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天才的人生一边磕磕绊绊,一边丰富多彩,一边取得辉煌的成就并千古流传,从来都不是命运多舛那么简单。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主角,

是当代画坛著名人物画家:王涛先生

08D4E0F36DABF5076DED015C9FA84291.jpg

与王涛先生第一次见面之前,我读了一篇关于他的文章,那是他自己撰写关于小时候居住的在安徽芜湖的老屋和母亲的故事,印象里在读那篇文章时的感动和体会到的温情一直铭记于心。老屋住着72家房客,一到烧饭时间,家家户户油烟四起,有人会背诵普希金的诗句,有人演奏小提琴,给生活增添了烟火气。夜深了,谁家的座钟敲了十二下,紧接着好几家的座钟连续击打形成了交响乐……这些都为老屋添上一笔魔幻主义的艺术气息。年少的他,常常手捧着画册,面对窗外蓝天总是想得很远很远……

2474E3E724920C67867280A91336C96C.jpg

安徽芜湖后家巷七号老屋  1993年摄

      老屋是培养他走上艺术之路的摇篮,也在他耳濡目染与邻居们的相处中,培养出自己的孝心。王涛先生说:自己在还带着红领巾的时候,看到母亲挑水回家,他把扁担从母亲身上拿下来抗在自己肩头。这个举动得到了邻居们的夸赞。

 

      我与王涛先生已相识十年,十年前,他正在安徽省查济古镇准备重建自己儿时记忆中的老屋。


      很多人在家乡的老房子拆迁之后,就再也找不回过去的那个纯正的家乡了,而他在皖南找回了自己曾经的家园。并在这里邀请全国知名艺术家来到这里采风、写生、举办展览。并带动了全国各地的文化人纷纷入驻查济,吸引了大批美院学生到此写生。

 

      如果说童年的老屋滋养了他的艺术,那么老年的老屋接过了发扬艺术的接力棒,让同辈人和年轻人更加热爱艺术,并用艺术去滋养自己和他人的心灵。


       2018年6月底,我和其他几位朋友受王涛先生的邀请一睹徽派风格建筑——寄醉园。

69714DBD-0993-4D5C-A8F2-A05FC3D881E8.png

之前我看过另一篇关于王涛先生的文章,文章里的他是一位严肃而令人敬佩的长辈。而现实中的王涛先生,又是另外一种“人设”。在他六十多岁的时候,我们一群朋友和他一起k歌,每次必点他年轻时就已经很喜欢的俄罗斯民歌《三套车》,他唱到兴起还顺便蹦个迪。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一次画展结束,我们一群人在路上,迎面走过来好多个美女,我和一个朋友一边走一边忍不住惊喜地说着:“哇塞!哇塞!”紧接着,我们听到走在前面的王涛先生,也开始感叹道:“哇塞!哇塞!”

8C6FFAFB-7ACD-4CFF-B09F-7CF6FB1A9A05.png

寄醉园主人王涛

       有人说,退休前的王涛不得不做别人眼中的王涛,而退休后的王涛卸下了对安徽画院前途负责的重担,做的是他自己要做的王涛。

      人过古稀,知世故而不世故、不摆架子不做作、博学多才心开阔、张弛有度的他才是真正的他自己。

      王涛先生最酷的地方在于,他70多岁,从年轻人那里了解到新知识、新观点依然会吸纳,而不像部分艺术家一方面拒绝与时俱进,一方面会心中记恨年轻人抢他风头。很多人在40岁以前就已经拒绝成长了,而70多岁的王涛先生,对这个世界依旧充满好奇心、求知欲,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 

       纵观艺术史上的画家,大体分为两种,一种为天才早熟,一种为大师晚成。从王涛先生的作品来看,他是属于这二者之间。

        王涛先生1982年从浙江美院研究生毕业,经过学院派的扎实训练,他早期的代表作都是写实人物画。客观来说,中国的写实性国画是近代以来受西方写实绘画影响的产物,与西方几百年积淀下来的写实传统相比,它只有短短的近百年时间。作为代表东方审美的一种风格分支——写实性国画,真的能与沉淀了几百年的西方绘画相抗衡吗?我认为不能。从王涛先生后来的画作来看,他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启了他的写意人生。中国画自产生以来发展到如今,真正能和西方绘画相抗衡的只有写意画。写意画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它是西方绘画无法比拟的。而中国传统的工笔画虽然将客观物体描绘地很精细、做到了神似和形似,但是和西方写实绘画相比,终究是稍逊一筹。 

      作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家,需要独特的艺术风格作为自己的特点。看了王涛先生的很多作品,他最终将自己的艺术定义在大写意人物这一主题,并为之坚守。    

       从早期的写实到后来的写意,对比画史上人物画发展脉络来看这是一种追本溯源、逆流而上的探索。

       随着经历与阅历的不断丰富,他的作品更加成熟,笔墨日趋老辣。他在用笔上以书入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讲究“书写性”,这一点在大写意的绘画中可见。在绘画题材上多取自中国古代常见的经典题材,在他的笔下流露着文学性和诗意般的哲理思考,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他的作品有古意。实际上他是要以古喻今、古为今用,借古人之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内容与形式上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内在的笔墨精神。

        这一点是与西方肖像人物追求戏剧性和形象是不同的。后者追求物象,而前者追求其灵魂。中国画始终扎根在中国大陆的这片土壤上,正如王涛先生的“寄醉园”,充满古意的徽派幽居之所,仿佛看到了古代文人墨客纵情诗意、把酒言欢的“世外桃源”之地。 

       王涛先生早年的国画人物作品受苏联现实主义绘画的影响,从《最后一碗炒面》等作品可以看出他的绘画基本功十分扎实,在表现大场景的绘画有很强的把控能力。在这些写实性的国画作品中,笔墨和宣纸在表现客观人物形象中只是作为一种材质工具,这与传统意义上的笔墨完全是两种概念。

466C23F7D3E87C1F98AD2A02EF1506F2.jpg

《最后一晚炒面》176cm×121cm 1977年


       到了85’思潮时期,王涛先生的作品风格开始逐步向现代转型,《关岛印象》作为这一时期的作品具有代表性,画面不再是以往的写实主义的画风,而是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之下以国画为载体的观念绘画。对于处在那个文化变革的时期而言,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思想解放。

133B43BCD97A20F643BE9625C0D58EFC.jpg

《关岛印象之八  春日少女 》   42cm×67cm   1986

 

      85思潮过后,王涛先生的作品开始向中国传统转变,例如《庄周梦蝶》这幅作品便是以传统写意的方式表现古代的题材。庄周梦蝶是战国时期的庄子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在这个故事中,庄子通过梦中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化为自己的幻觉进行探讨,展现出真实与虚幻、客观与主观的物我相融的超然境界。这种浪漫主义的庄周哲学引发了后来无数文人墨客的思考。

0738BADF63E88A1A533F93D909209EA0.jpg

《庄周梦蝶》144cm×68cm 1987年

“梦久已忘身是蝶,水清安识我非鱼”

       王涛先生的这幅作品,他将熟睡中的庄周描绘在瀑布之上,两只黑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物我相融的景象充满了古意,生与死、物与我的界限由此而打破。面对全人类最沉重的生死问题,他以这样极其简单的寓言予以说明,表明了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从笔墨语言上来说,画面看似是很粗率的泼墨写意,但是在局部中的人物刻画上颇为精细,看点十足。

      1988年,机缘巧合,在一次展览上画坛前辈何海霞看出了王涛画作中的豪放、犀利和坚毅,建议他在画画时大胆下笔,小心收拾。于是,有了《霸王魂》这幅作品。乌江情,霸王泪。看到此画,让人想起当年那位“力拔兮山气盖世”的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历史场景。左上角的太史公项羽本纪早已道明了一切,想当初江东八千子弟,今无一人还。英雄末路,寡不敌众。一声叹息,令人惋惜。

 

男为天,开疆拓土,志在四方;

女为地,包容接纳,承载万物。

上身赤裸的虞姬,平躺在大地的上,

下半身与青山融为一体。

0A04A1CE6A1AF9032886B38D6BEF5E6B.jpg

《霸王魂》(局部)154cm×184cm 1988年      


     这对神仙眷侣,卒于公元前202年,到今年满2221年。在这2221年里,按照能量守恒定律,他们身体的水分,升腾为云,再被季风带去遥远的地方,化作雨滴,融入溪水、江河,注入海洋。在2221年里无数次循环中,他们被洋流带到世界各地。他们身体中的无机物被细菌分解后,重新回到大地,滋养植物生长,为动物提供食物。他们与众生,从未分离,他们只是换了多种形式,与我们共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他们身体的一部分,或许就在你我的身体里。他们的精神,通过历史书,注入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脑海里。


       王涛这幅《霸王魂》,勾勒出了英雄就义前的瞬间,也刻画出了项羽与虞姬生命结束后的永恒。生、死、爱是人类生命永恒的话题和意义,这些都都在这幅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王涛先生转为写意人物画开始,他在这些作品中有三个特征鲜明的分身,一个经历沧海桑田、刚正不阿的苏东坡,一个始终保持初心温柔的苏小妹,一个笑看世间风云变幻的布袋和尚。从作品上来看,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寄托呢?

 

一、苏东坡系

 

王涛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在他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画院担任副院长一职。这样重要的职位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和考验。


他曾在夜晚,独自登上山顶,指天问月!画出《苏东坡诗意》,且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文题跋。

AC6E96FCCD1B7BEB90FB23F0AB012168.jpg

《苏东坡诗意》 2008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王涛与苏东坡的孤独,在跨越时空的意境中彼此陪伴,得以慰籍。这样的孤独,也在笔者人生最低潮时,给了我安慰和力量。

4E6DE19D9C14A3A9976DC4F3E48E9BF0.jpg

《醉八仙》(局部) 118cmx118cm  2008年

 

二、苏小妹系

 

       王涛在创作《萧龙士像》同年,为电影《杜鹃啼血》绘制了同名海报。

AC97F3DEE38933F9AC4631AE7406F894.jpg

《杜鹃啼血海报》104cm×56cm 1983年


      画作中,刚满20岁的电影女主角萨仁高娃坐在画面左侧,她身穿画布上衣和白色长裤,腰系一条素色围裙,双手手腕各戴一只玉镯。挽起的长发间别着一只发卡。一只耳环在长发间若隐若现,很是含蓄。她左手蜷缩在嘴边,右手撑开手指,仿佛渴望抓住什么可以带给人安全感的东西。她眉间微皱,眼中那一汪清泉同她一起怅然所思。

 

       整幅画最重的墨是在画面右侧仿佛有一把习武之人的大刀的刀柄上,她会与危险吗?上空一只杜鹃鸟在翩翩飞舞。鸟在刀面前脆弱不堪,同时它的轻盈和美好,仿佛又可以远离暴力的危险,亦如女主人公一样。

 

       在危险面前,未经世事的她惹人怜惜,同时又吊起了观者的好奇心——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她为难又心伤呢?

 

       王涛用不同深浅的水墨勾勒出女性的形象,并使用柔和的曲线,并在线条交接处使用钝角。强化了女性的柔和、韧性与娇媚。

1F68BA64CE1AD01452548669C7713F6D.jpg

《恒河之春》(局部)2011年

 

三、布袋和尚系

 1.前布袋和尚

       任何人在观念转变之前,总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思考过程。所以王涛在2009-2010年间创作了这样三幅作品。

F33AF64F13BAAB9B540DFDD97BBB8698.jpg

《怀素书蕉图》(局部)136×68 cm 2010年

3F23AFA5A465131ABF1B0BD597C58A27.jpg

《米芾拜石图》(局部)71cm×21cm 2010年

那么他在拜石、伴虎、作画的时候,都在思考着什么呢?或许下面几幅作品可以给出答案。

 

2、后布袋和尚

王涛先生在2010年后到2017年之间的作品,又是这样的。

0D57705B76F67B742FF55E0889188D64.jpg

《将进酒》  97cm x 179cm  2013年

这一时期的作品,他明显调小了人物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拓宽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大批磅礴的气势,对自然有了更多的热爱和敬畏。


      在寄醉园主楼的后院门上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刻有“留余”二字。王涛先生强调人们总是“生活有余忘缩手,走投无路忘回头。“这块牌匾是挂给自己看。提醒自己做人做事要留有余地;要想着留给后代,留给苍生!适度索取,及时满足。

802D78026BF48FA488F1442372435E98.jpg

《钟馗图》(局部)

上面提到的画作,多是我从人民美术出版社为他出版的大红袍中的作品。当我打开红色套封,映入眼帘的封面是,身穿大红袍的达摩老祖站在江边准备渡江。我问王老师:“达摩眼中有很在乎有非常在乎的事情,却好像受到了阻挠,他脸上也有因此愤怒的事情。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呢?”

394F48086F1D8DEEBCD5717104251D86.jpg

《一苇渡江》(局部)138cm×70cm 2013年

《苏东坡诗意》 2008年


        王老师说:“这幅作品名叫《一苇渡江》,创作于2013年。本来达摩只需要靠一根芦苇就可以轻松渡江。可是出大红袍(画册)必须要超过等到年龄到了70岁才会给出版。”

 

       大红袍正式出版发行已是2018年,那一年他已经年满75周岁。没有比这幅画更适合体现出版它的来之不易了。

 

       对于理想,王涛先生就像他画笔下为复国隐忍的勾践(《卧薪尝胆》);为灵光乍现瞬间用自己头发写书法的张旭(《张旭发书》);醉酒之后,为了实现自己不一定会实现的理想,去水中捞月而亡的李白(《隆怀揽月》)……

这些人物都是他自己价值观的真实写照——为带领好安徽的美术事业,为创作好符合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纵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结语:

      到2019年王涛卸下安徽画院行政职务差不多10年了。他的作品少了从1988年的《霸王魂》开始到2013年的《一苇渡江》为止,为期25年的激情与怒火。他76岁创作的作品有迈上修行新台阶后的从容感。这是一个进取者向智者的重大转变。也是一个人一生历尽艰辛返璞归真的真实写照。

A213F583-496C-4555-9CB5-FDF79A4CFDA8.png

王涛的写意人物作品受到了南宋画家梁楷的影响,大体而言,粗笔泼墨,细笔写形。他大约在40多岁以后的写意作品更具中国传统笔墨精神与文化内涵,粗与细、干与湿、浓与淡、明与暗、具象与抽象、写实与写意始终是他在笔墨语言上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正是对于笔墨技法随心所欲般地运用及传统文化的深入认知,他的作品才呈现出功底深厚、思想具有深度的不朽画作。中国画发展到今天该向何处去?始终是一个大命题,有人认为应该全盘西化、也有人认为应该回归传统,又有人搞起“当代水墨”等等。个人认为,在新时代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画应该讲究地域性、时代性、思想性、技术性,创新性,笔墨要紧随时代,时代也要牵随笔墨。王涛先生的“熔古铸今”作品对于当下的人们是一种启发性的思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画,对于当下中国画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一种尝试性的探索。

5E23EC7A0D0B661F0CC453D2CA8F3C62.jpg

在寄醉园中作画中王涛   2018年摄

seo seo